
当心!煤化工废水处理不当引发新环保问题
- 发布时间:2019-04-20 08:35
当心!煤化工废水处理不当引发新环保问题
- 发布时间:2019-04-20 08:35
当心!煤化工废水处理不当引发新环保问题
作者|北京中环绿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刘曙光
随着国家环保法律要求的逐步加严,尤其是《水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等逐步付诸实施,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其中较为显著的就是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引发的一系列新的环保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在北京中环绿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煤化工企业环境诊断的经验,从环保风险角度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思路。
膜分离技术处理煤化工含盐废水
总体而言,煤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水可分为有机废水和含盐废水两大类。
有机废水主要来自工艺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其特点是含盐量低、污染物以COD为主,目前一般根据其水质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部分回用。
含盐废水主要来源于循环水系统排水、除盐水系统排水、锅炉排水、回用水处理系统浓水等。含盐废水的处理常采用膜浓缩技术将废水中的杂质浓缩,清水回用,膜浓缩产生的高盐废水则送往蒸发塘采用自然蒸发法浓缩处理,使盐分留在池底定期清理。
超滤、反渗透等膜技术处理高浓盐废水虽然能得到较高的水回收率,但废水中高浓度的盐类离子会对膜造成严重腐蚀;伴随浓缩液浓度、黏度的不断增大,废水中有机物和Ca2+、Mg2+等易结垢离子极易堵塞膜孔,对膜造成不可再生的污染和损害。
此外,自然蒸发池法往往需建设较大面积的贮存水池,利用太阳能自然蒸发的方式蒸腾水分,使盐分留在池底定期清理,同时蒸发池需采用相应的防渗措施。因此,该方式目前主要用于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地广人稀地区,属于在经济上比较合理的浓盐水处置方式。自然蒸发池占地面积比较大,对建设区域的蒸发量、降雨量等均有一定要求;同时蒸发池也需确定合理的防渗级别,否则很容易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此外,浓盐水管路传输中需要解决结晶、保温、堵塞等工程问题,实际应用过程中较易发生洁净堵塞及管线腐蚀等,最终发生泄露污染土壤。
使用不当引发这些环保问题
笔者在对内蒙古地区多家煤化工企业环境问题诊断时发现,膜分离技术用于煤化工企业废水处理时涉及的环保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解决建议
针对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引发的一系列新的环保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于是否建设加速蒸发设施的问题,建议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的环保要求及环评要求予以认定,环评未批准的不应建设。
根据环评要求建设有蒸发塘的,应加强蒸发塘的防渗措施建设,已建成且防渗不合格的,应及时对防渗措施进行修复与完善;通过渗漏观察井加强对渗漏情况的观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蒸发塘若发生渗漏,需及时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进行管控与修复。